山东人当初“闯关东”,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,而不去富饶的南方?_土地_生活_孙良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6:03 点击次数:190
这首打油诗的创作者,孙良,来自山东莱阳,是被誉为山东人闯东北的先驱之一。孙良,曾经是为地主辛勤劳作的长工。一天,他听闻长白山地区有一种叫做“棒槌”的植物,这种植物价值极高,堪比黄金。这消息激发了他的兴趣,于是他和同乡张禄一起,踏上了前往长白山的长途跋涉,准备去挖人参。
两人奋斗了整整三年,挖得了不少人参。约定好再各自努力三天,然后带着成果回山东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张禄在分头行动后失联了。孙良焦急万分,急忙四处寻找,但七天七夜的寻找,始终未见张禄的身影。
就在他心灰意冷时,身上的干粮也已耗尽,疲劳与饥饿让他昏倒在蝲蛄河旁。当他再次醒来时,喝了几口河水后,发现水底有只活蝲蛄,便抓起它活吞了下去,瞬间感觉有了些许力气。随即,他用一块尖石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那首打油诗。这个简单的打油诗,承载了他在困境中的孤独与坚韧。
展开剩余85%
再回到近现代史,大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许多叱诧风云的东北将领,祖籍竟然都是山东人。尤其是东北抗联的将领,超过一半的祖籍都在山东。例如电视剧《闯关东》中的主角朱开山,其原型祁致中也来自山东。而《智取威虎山》里的杨子荣,也是来自山东牟平。这些人,都是怀着某种不甘心的情感,选择了北上闯关东。
“闯关东”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、最自发的移民现象,从清朝到民国,山东人民一波又一波地带着家当迁移到东北,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。这个过程,不仅仅是寻找生计,更是一次文化和历史的碰撞。
有一句话说得好:“树挪死,人挪活。”这似乎揭示了迁徙的意义——迁移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,能让自己改变命运。然而,背井离乡,这个词在很多人的记忆中,也常常带有一丝悲凉,通常与战乱、灾荒相关联。
从传统角度来说,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农耕民族,农耕民族的典型特征就是安守一亩三分田,过着简单的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生活。而当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,被迫离开家乡,背井离乡的迁徙往往是出于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与生存压力。在古代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,要带着家人前往陌生的土地开启一段新的生活,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。
中国历史上有四次非常著名的大规模人口迁移,分别是“湖广填四川”、“走西口”、“下南洋”和“闯关东”,其中“闯关东”的规模最为庞大,影响也最为深远。之所以山东人选择东北而非南方的繁华地带,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原因。
“关东”这个名称,最初指的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。到了明清时期,它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辽阔地带,包括现今的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。与中原的温暖气候不同,东北地区气候寒冷、地广人稀,尤其是冬天漫长严寒。鲁迅先生曾提到,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,也从侧面描绘了东北的冷。
关东地区与中原的最大区别,除了寒冷外,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:辽阔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。正如历史学家袁闾琨在《奴尔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》一书中指出,清代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曾一度非常稀少,尤其是到了道光年间,东北的总人口仅为79万。这个地区被视为“龙兴之地”,清朝为了保护其“龙脉”,采取了封禁政策,直到清朝中期才逐渐放开。
当时,东北是中国的“无人区”,广阔的黑土地肥沃,农作物的产量高,而且水资源丰富。东北的降水量较南方要多,且从未发生过严重的旱灾。因此,来这里开垦土地、种植农作物的人,基本可以保证粮食不愁。再加上东北的“黑土地”特别适合种植大豆、高粱等耐旱作物,这些都极大地吸引了大量的山东移民。
虽然东北的气候极其寒冷,但这里的土地确实是农耕民族理想的沃土。与南方的湿热气候不同,东北的土壤肥沃,气候适合山东人耕种,这也成为山东人选择迁移的一个关键因素。除此之外,东北的水资源十分丰富,一年降水量远高于山东和河南,这对于想要在荒原上打拼的山东人来说,无疑是一大优势。
然而,闯关东的山东人并非一帆风顺。因为路程遥远,交通不便,许多人都是步行或骑马长途跋涉,经过千辛万苦,艰难抵达东北。清朝的禁令也给这段迁徙之路增添了重重障碍,许多人在路途中因疾病、饥饿等原因倒下。而且东北的土匪活动猖獗,恶劣的社会环境使得这场迁移更加充满了风险。
但尽管如此,山东人依然选择了东北。这不仅是因为这里土地辽阔、资源丰富,还因为东北的城市化进程较快,1907年,东北已建成75个城市,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山东和河南地区。这些城市化的进展为山东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,也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。
除了地理和经济上的因素,山东人迁移到东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文化适应性。山东人性格直爽、豁达,且擅长农耕,而南方则是工商业发达的地区,山东人如果去南方,很难适应那里的环境和工作方式。相比之下,东北提供了更多适合山东人生活的条件,耕地广阔且资源丰富,土地肥沃,既符合他们的农耕习惯,又能保障他们的生计。
此外,东北相对较少的土著居民,也让山东移民在这里有了较多的生存空间。通过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耕作,许多山东人最终扎根在东北,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园。对于山东人来说,东北不仅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,也是他们追寻梦想的地方。
“闯关东”的山东人,带着一种奋斗的精神和对土地的渴望,历经艰难险阻,最终在这片黑土地上扎下了根,成就了自己的事业,影响了整个东北的发展。对于他们来说,土地的记忆深深植根于心底,成为他们一生中永不磨灭的印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